台灣新聞通訊社-與恐龍同行!7500萬年前哺乳動物竟有這麼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近期發現的一種全新哺乳動物物種,為我們揭開了7000萬至7500萬年前北美陸地生態環境的神秘面紗,而這段時期的生態資訊向來匱乏。幸運的是,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地質條件保存了豐富的相關證據,科學家團隊便在此發現了晚白堊紀「沼澤居民」的化石遺跡。

據科學網站《IFLScience》報導,這些化石殘骸,包括一塊下頜骨和三顆臼齒,屬於一種生活在現今科羅拉多州蘭格利 (Rangely) 的動物。當時,一個巨大的內陸海覆蓋了美國西部的大片區域。此新種被命名為 Heleocola piceanus,其中 Heleocola 源自拉丁語,意為「沼澤居民」,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牠的濕潤棲息環境。

研究團隊成員、科羅拉多恐龍國家紀念公園 (Dinosaur National Monument) 的古生物學家亨特-福斯特 (Rebecca Hunt-Foster) 解釋說,Heleocola 那個時代的環境,跟現在的路易斯安那州差不多,到處都是水,生活著很多水生動物,像是鯊魚、魟魚,還有長得像吉他的吉他魚 (guitarfishs)。

這具化石是在科羅拉多州一個長期進行化石挖掘的地區發現的,該地區過去15年每年夏季都進行挖掘工作。然而,直到2016年,這隻異常巨大的哺乳動物才現身。其下頜骨從一塊砂岩中露出來,讓猶他州立自然歷史公園博物館 的科學家,也是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福斯特 (John Foster),驚呼:「我的老天,這太大了!」

雖然 Heleocola 的化石標本有限,研究團隊透過其牙齒形態,推斷出其生活習性和現存的類似物。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科羅拉多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脊椎動物學館長艾伯爾(Jaelyn Eberle)向《IFLScience》指出:「根據牙齒的分析,Heleocola可能以植物為主,但也可能是雜食性,即主要以植物為食,並偶爾攝取一些昆蟲或小型脊椎動物。」他補充道,「在晚白堊紀的標準下,這種生物屬於大型哺乳動物,預估體重與現今的麝鼠(Ondatra zibethicus)相似,約在0.5到1公斤之間,大小相當於小型家貓,在當時的哺乳動物中可算是『巨無霸』。」

艾伯爾教授補充道:「牠的巨大體型是這項研究最令人驚豔的發現之一,因為傳統上,晚白堊紀的哺乳動物都被認為體型微小且相對不顯眼,生活在恐龍統治的環境底層。」 大部分的晚白堊紀哺乳動物體型都只有老鼠大小,而Heleocola的體型卻是牠們的數倍。

直到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非鳥類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才開始演化出更大的體型;在此之前,牠們的體型都比較像老鼠。而「沼澤居民」的出現,證實了7000萬至7500萬年前的科羅拉多州存在著比科學家先前預期大得多的哺乳動物。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

2024/10/27 09:19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novelty/breakingnews/484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