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LTN經濟通》AI 需用龐大電力 帶旺此產業

AI發展背後 潛藏缺電隱憂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人工智慧(AI)浪潮襲捲全球,在當今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許多產業相繼導入AI技術,帶來了無限的機會AI發展背後,卻潛藏缺電隱憂。

AI是目前全球各地都在搶攻的重要領域,未來的運算速度越來愈快,全球電力供應需求也將持續暴增,而AI在處理大量資料時,相當耗能、耗電,如何安全的電力滿足,成為市場思考的問題。

國際能源總署(IEA)今年初估計,截至2022年,資料中心、加密貨幣和AI相關領域的電力消耗,以上3類領域的用電量加總占全球能源需求近2%,到2026年需求量會翻倍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U)博士生德伏里斯(Alex de Vries)研究指出,預估到2027年,AI領域1年用電約為850億到1340億度電,「等於是到時僅AI耗電,就約占全球用電的0.5%」。

馬斯克:電力供應恐阻AI發展

對此,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Meta執行長札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等科技巨頭們都指電力供應恐阻礙AI發展,警告「新的能源危機即將到來」

AI,隨意下達幾個指令,或是滑鼠點幾下,就能生成出一段文字、圖像、影像,但其背後會的耗能遠比想像中的多更多。

據悉,AI的能源需求分成兩大部分,1是訓練語言模型所消耗的電力,2是推論階段(inference phase),將訓練到一定程度的模型置入實際場景,並透過提示讓AI生成初始回應,這兩個階段都有高密集的能源需求。

未來10年 台灣用電年成長率成長3倍

《新蘇黎世報》先前1篇長篇以「沒有台灣,就沒有人工智慧」為題的文章指出,AI開發者需要算力更強、能耗更低的新1代晶片,而這類晶片約90%來自台灣,沒有台灣,全球晶片和相關供應鏈就會陷入癱瘓。

先前在台掀起AI旋風的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也說:「台灣為全球AI技術奠定了基礎。」

根據我國台電推估,在半導體和AI產業用電增加之下,今(2024)年到2033年,台灣用電量年均成長率將達2.8%、平均年增90億度用電;預估到了2033年,全年用電量將較今年成長28%。以用電夜尖峰負載來看,同樣年均成長2.8%,是過去10年年均成長0.9%的3倍。

科技巨頭需電大 帶動電力股上漲 

而根據台媒報導,台電公司董事長曾文生8月時,點出未來6大挑戰,包括用電成長率倍增、需求型態改變、加速開發電源、強化電網韌性、區域供需平衡,以及加速減碳。

其中面對用電成長率倍增,他指出,未來3年供電壓力最大,用電年增量集中在AI和半導體產業,用電需求增加最多的是新竹與高雄科學園區。

換句話說,台灣若要發展AI及研發中心,至少要有穩定的電力,更不用說像是AI超級電腦這般高耗能設備,就連硬體「散熱、冷卻」也皆需耗費大量電力。

8月我國總統賴清德在「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上表示,當前政府的重要工作,除確保穩定供電、優先努力開發多元綠能之外,「我們也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能源方案,包括未來新的、先進的核能技術。」

由於AI資料中心需要極大的電量進行運算,各大科技巨頭購電需求若渴,帶動資金聚焦電力概念股,以知名發電公司Vistra為例,今年初至10月22日,股價已大漲228.45%,分析師認為,這波由AI帶動的大漲行情,未來仍有持續走升的條件。

麥肯錫1篇報告指出,預計到2050年,電力將成為各情境下最大的能源來源。而根據《彭博》,今年MSCI亞太公用事業指數歷經兩年低迷後強勢反彈,今年大漲超過10%,這一表現在MSCI亞洲大盤各行業中僅次於科技股。

摩根大通看好電力股

摩根大通(J.P. Morgan)分析師Jeremy Tonet1篇研究報告指出,電力股「還會再高」,理由除了AI對電力市場帶來結構性成長動能,還加上交通工具、供暖系統電氣化趨勢,以及製造業回流美國推升工業用電量,在多個利多消息加持下,看好電力股後市。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未來AI無疑會有更龐大的成長,為支撐資料中心運作,消耗能源的程度只會更大,大到足以威脅當地電網,若能利用AI找到節能的方法,也許有助於紓解缺電之急。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2024/10/25 07:46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4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