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從產到銷1條龍! 雲林高鐵沿線農地轉旱作8年節水逾3000萬噸

〔記者李文德/雲林報導〕根據鐵道局今年公布高鐵路段下陷監測報告,雲林路段去年持續下陷5.4公分,累積下陷量已達114.2公分,全國最嚴重。為減緩下陷速度,農糧署2013年起推動旱作黃金廊道,針對高鐵沿線1.5公里範圍鼓勵轉為旱作,推動8年多減抽超過3000多萬噸地下水。

農糧署112年起再推動雲林高鐵沿線轉旱作專案,今年在元長推動種植34公頃1期大豆,今舉行成果發表會,除向大眾呈現可節約近30萬公噸用水成果,更進一步結合產銷物流,從種到銷每公頃補助最高可達10.5萬,盼更多農民加入行列。

縣府水利處指出,因供水量遠不及於產業用水量,超過將近1倍,也間接造成高鐵沿線地區地層下陷。

為降低地層下陷狀況,農糧署從2013至2020年便開啟了「黃金廊帶」政策,高鐵沿線1.5公里範圍內輔導農民調整種植低耗水性作物或運用科技節水農業生產,期紓緩該地區農業用水量,8年間,每年輔導農民轉作約700公頃旱作,節約超過3300萬公噸灌溉用水。

2023年起,農糧署開啟雲林高鐵沿線特區推動農田轉旱作專案措施,除了增加轉作獎勵金,開放多項轉作物。農糧署盤點,縣內高鐵沿線可轉作供4363公頃,去年達1900公頃,節水逾1000萬公噸,今年轉作達2014公頃,更與元長鄉雜糧產銷班合作,擇定34公頃種植1期大豆,將收成物加工製成優質國產豆奶等產品,上架到各大商店,從種到銷1條龍,帶動農產升級。

農糧署中區分署長徐煇妃表示,除農業部每公頃轉作獎勵6.5萬元外,為鼓勵更多農友參加,交通部增加每公頃3萬元節水獎勵金、縣府加碼每公頃1萬元,最高補助可達10.5萬元,更有25至30元保價收購,加上加工物流,讓作物提高整體價值,最大亮點是讓農作物有「銷路」,增加國產大豆自給率。

農民表示,過去種植水稻每分地約1.7萬元,旱作成本7000元,整體效益不會比種植水稻差。

2024/10/24 18:29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84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