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軍方公佈騰雲丶銳鳶2丶紅雀3無人機進展 續研製滯空彈藥無人機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國防部最新報告顯示,借鏡俄烏戰爭無人機應用所發揮的創新、不對稱作戰效能,未來將續依需求和預算量產騰雲、銳鳶、紅雀等機型,並持續發展AI化、自動感測,研製滯空彈藥及掛載武器或精準彈藥的無人機。

報告強調,中科院騰雲無人機已完成3次研發測評、銳鳶2型也已通過測評及精進項目驗證、紅雀3型則完成測評報告送海軍備查;後續將依軍種需求及國防預算配賦進行量產,提升國防整體戰力。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明(24)邀國防部就「國軍無人機運用現況與發展,及中科院民雄航太暨無人機產業園區的開發規劃」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質詢。

國防部報告顯示,國軍現有無人機運用依任務區分為「監偵型」及「攻擊型」兩種。監偵型主要提供「擊殺鏈」中目標獲得、標定、追蹤、戰果評估等能力,並可即時傳遞戰場情報,提升各型武器戰場覺知能力;攻擊型則可藉機體配置感知器及彈藥,自力執行擊殺鏈程序,對偵獲敵目標,實施即偵即打。

在監偵任務中,大型無人機執行長時、遠程的聯合監偵,提供早期預警、掌握敵軍動態,並將目標匯入指管系統,建立共同作戰圖像;中、小型無人機則對敵實施即時偵蒐及識別,提供我各型飛彈及武器,精確目標位置,增加目標獲得手段。

而執行攻擊任務時,小型人員殺傷型無人機可跨越地形限制及建物障礙,即時攻擊敵方集結部隊、車輛及重要人員,縮短作戰反應時間,有效摧毀目標;中型反裝甲型無人機則具長距離飛行能力,可延伸現有反裝甲武器距離,攻擊敵戰、甲車,並降低我人員風險及裝備消耗,同時藉機動靈活部署,發揮不對稱關鍵戰力。

報告指出,國防部創新辦公室綜合敵情威脅、戰爭型態及軍民科技發展研究分析,加上參考俄烏戰爭及以發衝突經驗,未來無人機發展方向將以「科技取代人力、火力取代兵力」,提高作戰效益。

國軍將持續藉由中科院研發團隊、民間新創技術能量及國際科技合作,發展AI人工智能化、自動感測目標分配等技術,並研製各類滯空彈藥,結合傳統曲、直射火力,提升攻擊效能,同時籌獲掛載武器或精準彈藥的無人機,以提升對敵臨機及高價值目標即時攻擊能力。

2024/10/23 16:24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def/breakingnews/4839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