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教育部送22藝術菁英赴海外 文化差異育設計靈感

教育部112學年度選送22名藝術菁英,到海外機構學習,今天在台北舉辦成果展。許多人提到,文化差異和與跨國交流經驗,讓他們視野大開,並成為創作的靈感。

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於112年度共選送22名學員,分別到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荷蘭、丹麥、日本等7國共19所頂尖設計學府或知名設計公司進修與實習,今天起到本月27日在台北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舉辦成果展。

台灣藝術大學學生吳佳舫前往加拿大謝瑞丹學院(Sheridan College)學習電腦動畫,期間創作了3個專案,都是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包括將早午餐的菜色營造成小樂園的感覺,以及設計類似寵物機器人的可愛角色,作品充滿趣味。

吳佳舫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到海外學習,最大的心得是體會文化的多元性,有些台灣人習以為常的設計,外國人沒有同樣的背景,往往難以理解。例如她曾試著用恐龍來呈現東方「龍」的概念,對方就不太能懂,可見文化差異確實會影響設計的方向。

成功大學學生賴品丞到美國藝術中心設計院(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學習,專注於研究材質,應用於燈具、茶具、汽車內裝等設計。例如她嘗試用類似漁網的材質設計汽車座椅,賦予產品故事背景,創造與消費者的情感連結。

賴品丞說,她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但到海外學習,發現美國人比較活潑,很願意主動與人聊天,讓她體驗到許多驚喜。她也發現在課堂上,美國學生遇到不懂的事,都會馬上舉手發問,這和台灣學生習慣課後再找老師很不一樣。

台灣藝術大學學生劉紘伸到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學習一年,在充滿文化和歷史的古城氣氛中,感受動畫工作的魅力。

劉紘伸提到其中一堂課,必須用教授給予的2D概念,製作3D的模型,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在有限的10週內,掌握進度並顧及品質,這些課程讓他得以快速提升創作能力。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致詞時提到,在全球化的時代,設計師們更需與全球互動,展現專業,為國家帶來改變的能量。這次成果展的主題是「造浪者」,希望同學們接受國際視野薰陶後,透過作品傳達對人際對社會對環境的反思和關懷,並發揮「年輕人感動年輕人」的力量,鼓舞更多人勇於踏出台灣,拓展視野。

2024/10/23 15:09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8310821?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